search

【敦】的注音

ㄉㄨㄣ

【敦】怎麼唸?

國字
注音ㄉㄨㄣ   ㄉㄨㄣˋ   ㄉㄨㄟ   ㄉㄨㄟˋ
拼音dūn   dùn   duī   duì
部首
筆畫數12

【敦】辭典解釋

ㄉㄨㄣdūn
[動] 1.督理。如:「敦促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下》:「前日不知虞之不肖,使虞敦匠事。」《抱朴子.外篇.安貧》:「今吾子督余以誨盜之業,敦余以召賊之策。」 2.和睦、使融洽。如:「敦親睦鄰」。 [形] 質樸、篤厚。如:「敦厚」。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故聞柳下惠之風者,鄙夫寬,薄夫敦。」漢.王符《潛夫論.實貢》:「夫修身慎行,敦方正直,清廉潔白,恬淡無為,化之本也。」 [副] 誠懇。如:「敦聘」、「敦請」。 [名] 姓。如春秋時衛國有敦治。
ㄉㄨㄣˋdùn
[形] 不明朗、不開通。通「沌」。如:「渾敦」。
ㄉㄨㄟduī
[動] 催逼、逼迫。《詩經.邶風.北門》:「王事敦我,政事一埤遺我。」 [副] 孤獨的樣子。《詩經.豳風.東山》:「敦彼獨宿,亦在車下。」
ㄉㄨㄟˋduì
[名] 古代用來盛黍、稷、稻、粱等的器具。形狀多種,一般為三短足,圓腹,二環耳,有蓋。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。圈足的敦,蓋上多有捉手。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。《禮記.明堂位》:「有虞氏之兩敦,夏后氏之四連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敦,黍稷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