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
[動]
1.開通、使通暢。如:「疏通」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禹疏九河。」
2.分散、散開。如:「疏散人群」。
3.清除、排解。《國語.楚語上》:「教之樂,以疏其穢而鎮其浮。」《文選.孫綽.遊天台山賦》:「過靈溪而一濯,疏煩想於心胸。」
4.刻鏤、雕繪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何工巧之瑰瑋,交綺豁以疏寮。」唐.張說〈蒲津橋贊〉:「又疏其舟閒,畫其鷁首。」
[形]
1.稀少、稀闊。如:「疏林」、「疏星」、「疏疏落落幾戶人家」。
2.不親近、不熟悉。如:「人地生疏」、「親疏遠近」。晉.陶淵明〈詠荊軻詩〉:「惜哉劍術疏,奇功遂不成。」
3.粗心、不注意、不細密。如:「人為疏忽」。《史記.卷七九.范雎蔡澤傳》:「其於計疏矣。」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七.象數一》:「落下閎曆法極疏,蓋當時以為密耳。」
4.空虛、不實在。如:「空疏」、「才疏學淺」。《三國演義.第八五回》:「愚才疏智淺,恐不堪當此任。」
5.粗糙、不精細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。」唐.韓愈〈山石〉詩:「鋪床拂席置羹飯,疏糲亦足飽我飢。」
[名]
1.窗。《史記.卷二三.禮書》:「疏房床笫几席,所以養體也。」
2.窗上的刻鏤花紋。《文選.王延壽.魯靈光殿賦》:「爾乃懸棟結阿,天窗綺疏。」
3.蔬果。通「蔬」。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夏取果蓏,秋畜疏食。」
疏
[名]
1.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。如:「注疏」、「義疏」。唐.柳冕〈與權德輿書〉:「其有明聖人之道,盡六經之意,而不能誦疏與注,一切棄之。」
2.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。如:「上疏」。唐.杜甫〈秋興〉詩八首之三:「匡衡抗疏功名簿,劉向傳經心事違。」
3.書信。唐.杜甫〈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〉詩:「洞庭無過雁,書疏莫相忘。」
[動]
分條陳述、記錄。《漢書.卷五四.蘇建傳》:「初桀、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,數疏光過失予燕王,令上書告之。」